科研进展
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大规模实时化升级取得阶段性胜利 正在执行“西太平洋主流系科学观测网维护与升级”航次任务的“科学”号科考船传回佳讯,已圆满完成雅浦海沟、密克罗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片区的考察任务,正在前往菲律宾片区航程中。航次成功对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8套新布放潜标进行了数据传输实时化升级,首次实现了西太平洋3000米大水深连续观测数据实时回传,并成功布放5000米级深海综合观测浮标。 航次首席科学家张林林副研究员在船载实验室 在全体船队员的紧密配合下,经过近1个月的辛苦工作,航次多个方面的科考任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成功回收深海潜标11套,布放潜标10套,并对其中8套深海潜标成功进行了数据传输实时化升级,这是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建成以来第一次进行大规模实时化升级,显著提升了我国对西太平洋海域上1000米水文状况的实时监测能力,并将有效提高我国对该海域海洋环境关键参数信息的预报水平;2)首次成功布放5000米级深海综合观测浮标1套,该浮标受”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专项资助,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主设计,其成功布放和稳定运行将有助于改变我国深海浮标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确保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领域技术领先、自主、可控;3)在西太平洋暖池区首次实现连续3天覆盖温跃层的小尺度湍流和混合观测,为解决暖池区海气界面、混合层底及温跃层的热盐通量分布特征、变异规律及控制机制问题、改进海洋模式垂直混合参数化方案提供数据基础;4)3000米深海连续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实验取得成功,首次实现了西太平洋大水深连续观测数据的实时回传,将为下一步探测和研究深海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船长、实验室主任和考察队商讨航次作业规划 除此之外,航次还布放了铱星通讯Argo浮标4套、表面漂流浮标13套,观测CTD/LADCP大面站63站次,深海生物多联网采样5站,同时进行了走航ADCP、自动气象站、海气通量、深海多波束测量等观测项目,上述观测数据的成功获取将为西太平洋环流与暖池的三维结构及多尺度变异规律研究、海洋模式的验证和改进提供重要观测数据支撑。 航次队长王庆业研究员(左),队长胡石建副研究员(右)在作业现场 西太平洋是我国从近海挺进大洋的门户,对我国的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同时,西太平洋具有复杂多变的环流结构,又有全世界最大的暖水体-西太平洋暖池。西太平洋可通过调节大气环流进而调控季风、台风及我国的降雨情况,并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本航次主要以西太平洋水文过程调查为主,通过维护和升级西太平洋主流系潜标观测阵列,对太平洋西边界流、纬向流系和中深层环流等开展大规模同步连续观测,航次结束后将首次实现对西太平洋主流系的潜标观测全面覆盖。 海上作业 该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航次之一,同时也是NPOCE国际合作计划2017年的重大任务之一。NPOCE国际合作计划(http://npoce.qdio.ac.cn/)是由我国发起,8个国家19个研究机构参与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致力于通过强化观测、机理研究和数值模拟手段提高对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的认知能力,该计划的成功发起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西太平洋环流与气候领域的研究实现了从跟踪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