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时间:2014-10-24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国际上首次提出印度洋偶极子通过印尼贯穿流影响太平洋ENSO演变的海洋通道机制,阐明了印度洋偶极子演变的双开尔文波负反馈机制,揭示了北太平洋非线性驱动环流(非Sverdrup环流)结构,建立起吕宋海峡黑潮路径非线性变异、印尼贯穿流源区双流环西边界流在缺口处的非线性动力机制等不连续西边界环流动力学理论体系,发现了北赤道逆流下面一支常年存在的潜流,命名之为北赤道次流(NESC),发现并命名了闽浙沿海的跨陆架穿刺锋面现象,揭示了黑潮与黄东海交换的跨陆架环流系统及其动力机制。
附件
首页 | 关于我们 | 承办会议 | 图文共享 | 研究小组 | 招聘信息 | 会议室安排
版权所有 © 联系地址: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南海路7号
邮编:266071 联系电话:0532-82898520 传真:0532-82898520